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动态
前沿动态
 

关注关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公众号

 

关注关注空间科学学报公众号

2022年科技工作者日暨科技周 | “最美科技工作者”于涵洋:勇于挑战国际核酸化学领域的硬骨头
发布时间: 2022年5月30日

于涵洋,南京大学教授,从事化学与生物学交叉方向的研究,关注核酸化学与人工核酸。

 

 

主要事迹

      ✦     

 

于涵洋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在2015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加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开展独立工作。

于涵洋教授组建了10多人的课题组,从事化学与生物学交叉方向的研究,关注核酸化学与人工核酸。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挑战国际核酸化学领域的硬骨头难题。于涵洋教授最近系统研究了一种叫做TNA的人工核酸。TNA的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TNA是可能的原始遗传物质,TNA研究在探索地球生命起源和寻找外星生命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一方面,TNA是高生物稳定性的分子,TNA研究能够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功能性的工具分子。于涵洋课题组先后鉴定了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TNA,科研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等一流学术期刊上。一方面,这些研究工作为TNA作为原始遗传物质提供了实验支持,另一方面,课题组开发的这些TNA分子为选择性基因治疗和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于涵洋在国际核酸化学领域建立起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一些知名学术期刊作审稿人,受邀撰写综述文章,在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为基金委等作评审专家,入选了江苏省“双创人才”和“双创团队”。

于涵洋教授关心学生,打造了一个团结活泼、严谨求实的课题组。他是学生口中的“良师益友、神仙导师”,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他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他鼓励学生早筹划早准备,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为未来做打算。他荣获了南京大学2021年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生涯导师”荣誉称号。

 

图片

 

感人故事

 

于涵洋教授既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团建活动。他为课题组的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温暖有爱的学习工作环境,是学生口中的“良师益友、神仙导师”。 

2021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课题组博士生王月瑶的计划。在寒假前,于涵洋收到了王月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的审稿人意见,他与学生认真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寒假后高效率地进行实验,回答审稿人的问题,完成论文的修改。临近寒假结束时,王月瑶等学生心里迫切希望能尽快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但疫情导致的宿舍关闭使得学生的返校变得困难重重。在这个时候,于涵洋教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主动提出学生可以暂住在他父母在南京的房子中,正巧于教授的父母在年前已经返回了山东老家,房子正闲置。解决了住哪里的问题,实际上是解了王月瑶等同学的燃眉之急。于涵洋教授千叮咛万嘱咐同学们返回南京的路上千万要做好个人防护,回到南京后也要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政策,完成居家隔离后才能进入学校和实验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月瑶等同学顺利地回到了南京、进入了学校,然后按照原计划开始了实验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于涵洋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王月瑶等同学的实验工作圆满地回答了审稿人的问题,王月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也得以顺利地在一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上发表。王月瑶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的奖励。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涵洋教授经常带领课题组同学参加学术会议,让同学们拓宽视野,为同学们创造与领域内更多杰出科学家交流的机会;他也经常组织课题组同学进行户外运动,例如登紫金山和划皮划艇等。在疫情导致封校的情况下,他也尽力丰富课题组同学在校内的生活:每个月都会给当月过生日的课题组同学准备生日蛋糕,过一个集体生日;定期组织课题组同学进行羽毛球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放松一下精神。 

在大家的努力下,课题组蒸蒸日上,于涵洋教授也荣获南京大学2021年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生涯导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