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动态
前沿动态
 

关注关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公众号

 

关注关注空间科学学报公众号

2022年科技工作者日暨科技周 | “最美科技工作者”吴雪:不负韶华不负己,让青春在科研事业中绽放光芒
发布时间: 2022年5月28日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5);="" 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visibility:="" visible;=""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吴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物理和大气动力学。

 

 

主要事迹

      ✦     

1. 学习、成长于中国科学院:

吴雪200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硕博连读),师从著名大气物理学家吕达仁院士,所学专业是大气物理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由于成绩优异,被遴选到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师从著名大气-海洋动力学家Peter Haynes。在读书学习期间,在恩师的悉心教导下,吴雪在大气物理和大气动力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热情。2014年博士毕业后,吴雪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继续从事她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

 

2. 潜心学术研究、丰硕科研成果:

在大气物理学领域学习和钻研十余年后,吴雪成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兼硕士生导师,主要的科研领域聚焦于平流层-对流层动力、化学过程研究,并且在前沿科学领域——火山气溶胶的全球传输和气候效应、平流层重力波及其效应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她先后主持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德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课题)、中科院海外科教合作中心部署项目(课题)、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任务概念研究项目,现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青藏高原监测分系统MST雷达子系统科学PI、中国空间科学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青年工作组成员,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博士后基金特别奖,优秀青年论文奖等。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担任AtmosphericChemistry and Physic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Atmospheric MeasurementTechniqu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tmospheric Research, Remote Sensing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3. 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

在吴雪的科研过程中,她深深感到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吴雪抓住一切可以与国内外优秀同行交流的机会,不管是短期的学术会议还是长达三年的博士后合作研究,她都积极参与。在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三年里,吴雪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像海绵一样积极吸收先进知识和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期间她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巴斯大学、美国西北研究联合会、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韩国延世大学的杰出科研团队建立了实质性、延续性的合作关系,并且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前沿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树立了中国科学家认真严谨、勤奋好学、视野高远的良好形象。

 

4. 授业解惑、传递知识:

大气物理学是以大气观测为重要基础的学科,但其研究过程又往往与数值模拟密不可分。大气探测如同人类用双眼观察世界,数值模拟又好似人类用大脑思考世界,看得越多便有更多思考的素材,思考的结果又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看什么、如何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未知。所以吴雪一直要求自己立足其一但不可偏废,不管是数值模拟技术还是大气探测都广泛涉猎。同时,她也积极将自己的学习、研究的经验和理念向科研工作的未来——研究生们传递。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大气物理学与大气探测前沿》中,吴雪紧跟前沿,为研究生们讲授大气探测和数值模拟,在北京大学的国际课程上为学生们讲授大气探测原理等等,并且排除疫情等困难,带同学们去到大气探测场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让同学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吴雪始终以一位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社会工作认真对待,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做好一名值得信任的基层科技工作者。

 

图片

 

感人故事

 

 

1. 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吴雪从不认为自己是科研天才,取得现在的一点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始终如一的刻苦努力。在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吴雪常常周末加班工作,一开始德国同事不理解,觉得周末应该充分休息,可是吴雪却解释道:“我既然已经离乡背井来到这里,就不是来休息的,时间宝贵,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多学习,多出成果。”她给德国同事的印象是聪敏好学,踏实严谨,刻苦努力,树立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当她离开工作了三年的研究所时,已经完全掌握了研究组里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关键数据处理技术,和同事合作发表了多项重要成果,被中国和德国的科学网站报道,并成功申请到百万元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中德合作项目。同事们对吴雪说:“we were lucky to have you”,并且至今每年都非常积极地吸引来自中国的博士后进组工作,期待也能够像与吴雪的合作一样“fruitful”。

回国后,吴雪仍旧保持着加班的习惯,工作日的晚上办公室的灯光往往晚上十点后才熄灭,周末也时常去到办公室工作。时不我待,科学研究任重道远。

2. 呵护他人的科研梦想:

从事科学事业是吴雪儿时以来的梦想,现在成长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大气物理/大气动力学领域做出贡献,可谓梦想成真。在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受到了许多师长友人的帮助和提携,才使得梦想茁壮成长,因此她也非常乐意去呵护他人的科研梦想。遇到对自己科研道路产生怀疑的研究生,吴雪会耐心开导,遇到工作受挫的同事,会鼓励并施以援手,甚至素不相识的同行通过邮件咨询科学问题她也耐心回复讲解;在每一篇审稿意见中,她都首先对投稿文章的优点加以鼓励,然后耐心地一条条列出文章存在的问题,有时审稿意见长达30页,以此希望能够帮助到投稿作者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在中国,时代发展观念开明,从事科研工作可能只需要多一些毅力,而在有些国家却并不容易。有一年,在吴雪组织的国际会议分会的投稿期间,一位来自印度的女性科学家因为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尝试询问是否可以减免一部分注册费,否则可能要错失一次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了帮助这位科学家顺利参会,吴雪多次与会议方沟通成功减免了部分注册费,并且将自己预定的房间与这位科学家分享,使之最终成行。自此之后,吴雪组织会议分会时都会提前准备好课题资金来解决部分参会人员的经济困难,她相信无论种族、性别、国籍,只要心中有一颗学术研究的火苗,就应该悉心呵护,她希望能够尽绵薄之力。